首页 >知识 > 内容

始建于明朝 文物普查发现泉州永春岭兜廊桥

知识

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“四普”)正如火如荼进行中,日前永春传来好资讯:石鼓镇吾江村一条不知名小溪上新发现一处不可移动文物——岭兜桥。它是如何被发现的

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(以下简称“四普”)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,日前永春传来好资讯 :石鼓镇吾江村一条不知名小溪上新发现一处不可移动文物——岭兜桥。它是如何被发现的?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?记者进行了探访。 

现存 :百年石构平梁风雨桥

始建于明朝 文物普查发现泉州永春岭兜廊桥

在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,一条不知名的小溪从山间缓缓流淌至此,溪面横卧着一座古代廊桥 ,蓝莓外汇平台怎么样这便是岭兜桥。

据永春地方志记载,岭兜桥是一座石构平梁风雨桥 ,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) ,现存为清光绪年间重建  ,全长13.5米 ,宽3.8米  ,东西走向 ,两台  、单孔 ,原有屋盖及木护栏均已损毁 。“闽南地区廊桥的架构一般是在石梁桥面上架设屋盖,起到遮蔽风雨的蓝莓外汇平台怎么代理作用 ,岭兜桥同样如此,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。”永春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康桂清指着桥面的石柱说,闽南廊桥大多用木柱支撑屋盖,这座桥却采用石条砌成墙体,后在上面用木梁架设瓦盖 。“这也是岭兜桥能至今保存较好的一个原因。”

据康桂清介绍  ,岭兜桥在迎水面桥的中段石墙被特意做矮 ,可供行人休憩的并且,还方便了后期保养 。“在2000年前后 ,木梁因为下雨漏水而倒塌 ,桥上的屋盖就没有了  。”顺着康桂清的EX外汇代理指引 ,记者看到桥面石板缝隙中有不少细碎的瓦砾,证明了这座廊桥瓦盖的曾经存在。

历史:见证永春商贸荣光

今年3月,康桂清带领永春县“四普”队实地核查岭兜桥的保存现状 ,之后查阅了各个时代刊发的地方志 ,经过交叉验证终于获悉该桥修建的年代和根源。“这座桥在历史上发挥了关键的对外连接作用,因此也留下了较为详实精确的文字记载 。”

原来 ,该桥是永春古代官道的一处关键节点 。古代官田市(今五里街)经此桥过吾峰镇、蓬壶镇后,一路沿苏坑镇通往德化县 ,另一路则沿锦斗镇、桂洋镇通往闽西北。康桂清说,从五里街到岭兜桥这一段两三公里的路,走的是相对平缓的平地和小山丘;过了桥 ,就是陡然上升的上千级石阶,民间俗称“百二阶”。“古时候这条官道是往外运输瓷器 、茶叶的一条出行要道 。”他感慨道  ,“虽然现在看着不起眼,也没什么名气 ,但这座桥可以说是永春历史上商贸盛景的一个见证。”

普查 :进一步摸清文物“家底”

康桂清提到,自“四普”开展以来 ,永春向社会普遍征集文物新发现线索 ,并且组建专业普查队伍,福汇外汇官网根据汇总上来的线索 ,深入各乡镇逐一摸排 ,截至目前已初步排查出80余处新发现文物。

“我们共征集到超过300条线索,经过专业判断排除掉一部分后  ,还剩下百余条。”康桂清坦言 ,文物复查的流程并非一帆风顺 ,比如像岭兜桥这样有具体记载的文物并不多,很多时候还要寻访当地村民 ,结合他们的口述进行核查,再加上一些不可移动文物所处位置偏远 ,出行不便,也给普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。

“文物是政府关键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 ,通过普查 ,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完整的文物档案  ,为后续的保护、研究和利用供给根本数据 。”康桂清说 ,普查数据采集完毕后,他们将对包括岭兜桥在内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定 、注册,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名录 ,之后再由县里统一进行挂牌保护。(泉州晚报融资讯记者 张雯 郭芳蓉)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始建于明朝 文物普查发现泉州永春岭兜廊桥, BBMarkets万象新闻sitemap 0.1348s , 4808.890625 kb